毛笔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毛笔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嵌入空间重构网络论坛与社区关系

发布时间:2020-01-15 01:00:02 阅读: 来源:毛笔厂家

上海某社区论坛截图

谢静 林光耀

2013年4月的一天,“山魂驴子”与往日一样,习惯性地点开了所在社区论坛的主页,看看社区里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很快,一则题为“2013年本溪路幼儿园新江湾城分部开始招生”的帖子映入他的眼帘。在“招生地段”一栏,赫然写着“东森花园”。见此,"山魂驴子"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想起了去年此时自己和其他热心居民竞相为社区权益奔走的日子……

事情起于2012年4月23日。 10点37分,一个题为“紧急求助-东森花园被踢出本溪路幼儿园招生范围”的帖子在东森论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城市指南”在帖子中提到:“各位东森的乡亲们,今天我家里小孩准备去报名本溪路幼儿园时,被居委会告知今年东森花园居民不在本溪路幼儿园的招生范围,对口幼儿园变成了时代花园内的私立幼儿园……希望各位东森的大虾们帮忙介入,代表东森居民争取应有权利。”本溪路幼儿园自建成之日起,就一直把东森花园纳入招生范围,突然不经通知就把东森排除在招生范围之外,自然会遭到家长质疑。很快,“山魂驴子”就在线下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于16点32分发布了 “请将本小区幼儿园学区回归本溪路幼儿园”,声明“明天部分居民代表将递交居民心声”,同时公开了签名信,提出了“将东森花园从新划归本溪路幼儿园”的请求。

随后几天,“山魂驴子”和部分居民与相关部门进行了积极沟通,并第一时间在论坛上发布沟通实况,让其他居民们及时了解事件进展。经过不懈努力,问题终于圆满解决,东森重归本溪路幼儿园的招生范围。

社区居民借助网络论坛识邻结友、组织维权,就像是嵌入社区生活的交往空间,联结了原本互不相识的邻里和各自为政的机构,为重构社区关系提供了媒介与契机。

嵌入社区生活

对于不少市民而言,BBS并不陌生,而社区论坛却是新鲜事物。在一定意义上,社区论坛代表了网络论坛甚至是网络媒介的新形式,是技术嵌入城市生活的全新体验。这是因为,尽管社区论坛是网络论坛的一种,但对于网络论坛的传统图景却存在相当程度的颠覆。一般认为,匿名性、虚拟性和开放性是网络论坛的基本属性,但对于社区论坛而言,这三点均有些名不副实。虽然线上匿名,但由于社区居民人数有限,通过线下活动,网民往往相知相识,因而更像是个熟人社会;虽然技术上塑造了"虚拟",但却依托于以地缘性为特征的现实社区,因而形成了虚拟与现实的紧密互动;虽然开放,但由于社区论坛关心的是身边的"问题政治",因而参与者基本局限于本社区相关人群,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对于许多建立于网络基础上的虚拟社区而言,由于脱离了地域的限制而成为抽离日常生活的媒体,而以地域为基础的社区网络论坛则不同:一方面,网络媒体为脱离具体地点的交往互动提供了条件,网络交流的异步、累积特征,又为居民的社区参与提供了新的参与方式和便利途径,形成新的社区认知表征。另一方面,由于拥有具体的地域指向,社区网络论坛又可以通过与现实社区的互动而将自己嵌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从而成为社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网络论坛提供的还只是技术支持,它能够在社区兴起,更重要的是基于社区的内在需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解决城市化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社区发展计划,通过聚合社区民间资源、发展社区自治力量,以构建社区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也兴起了社区建设运动。不过,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们的城市社区重构一开始就是在政府主导下予以推进的,而国家权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延滞或阻碍了居民社区认同感的形成。另外,城市社区目前仍然难以提供相应的资源与服务、社区居民自身缺乏必要的"市民技巧"且参与成本较高。这些因素导致城市居民在社区认同、社区互动、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等各种向度指标上,仍然距社区共同体的标准十分遥远。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论坛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认同与参与空间。

社区网络论坛给人最大的便利也许是邻里互助。社区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社区认同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社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和服务。在传统的单位制社会结构中,人们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单位,城市居民仅将社区视为居住场所,邻里之间很少往来,更不要说相互支持。现在,在社区网络论坛上提出求助和做出回应都更为便捷,借由网络媒介导致的邻里互助现象逐渐增多。比如有人为孩子入学问题求教,有人要找钟点工,有人要养蚕宝宝……在"新江湾城(上海梦想)雍景苑业主论坛"上,还出现过一个提醒邻居水表转速过快的帖子,由于电话联系不上,论坛网友共同协助终于辗转找到了该邻居,以至于有网友赞叹:“有这种邻居真幸运”。

如果说借由社区网络论坛而实现的邻里互助为网上识邻奠定了基础,那么论坛上关于社区共同问题的讨论、商议和行动则为社区团结创造了条件。社区网络论坛的首要作用就是制造社区焦点话题,而共同关注本身即意味着群体认同的开始。在中远两湾城的两个论坛上,有关群租房的问题都曾经是焦点问题,物业管理也始终是论坛上的热点。新江湾的多个小区论坛中,曾就变电站、移动信号基站等工程修建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些事件中,社区论坛不仅仅是"报道"事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使用者还结成了各种类型的松散组织,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在中远两湾城群租房问题突出的时候,社区论坛集结了类似于“反群租联盟”这样比较松散的自组织。 2008年8月在东森论坛,“山魂驴子”等热心社区公共事务的居民自主发布了《东森花园业主论坛集结号》,号召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后来这支被定名为“东森义社”的“草根性”民间团体举办了数十次活动,逐渐成为了社区的核心力量与社区精英的摇篮。

更有意义的是,在网上互助识邻、事件讨论与行动等论坛使用基础之上,居民们逐渐建构起一种特殊的身份—社区认同。经由网络论坛而建构起来的社区认同,主要体现在对于居住场所的认同、情感投入和参与感。网络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注册用户并不需要任何认证的手续,即可以从任何地方进入、参与;没有注册的用户则可以浏览所有帖子。一般论坛上的注册名强调标新立异,并无共性,但在中远两湾城的77215论坛上,不少人注册时登记了“门派”,表明了自己具体所在的区域,如“两湾四期”、“两湾三期西”等。而且,许多网名也直接标志了用户的身份,比如:“两湾侠”、“湾里人”、“2W的小二”、“苏州河王子”、“两湾人人”、“两湾四期”等。还有些参与者会在帖子中直接或间接地表明自己的居民身份。当面临共同的社区问题时,居民在网络论坛上共同商讨问题的危害及解决办法,更为普遍地申明自己或者其他居民的社区人身份,"两湾人"这一表述在许多帖子中反复出现,作为集体的"我们"逐渐得以建构。认同的确立将进一步促进社区团结和集体行动。

嵌入管理界面

如果社区论坛仅仅是居民的自娱自乐,其价值终将有限。如何让社区论坛更深入地嵌入社区生活,成为社区治理的媒介?中远两湾城和新江湾社区探索了不同的路径,值得分析、借鉴。

在中远两湾城的77215论坛,2008年11月20日,论坛建立4年多后,“lanehe”发表了题为“论坛为什么越来越冷清?”的帖子。根据该贴的分析,论坛冷清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论坛没有业委会、物业、管委会上来,没有小区信息,甚至连争论都没有对象”。这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没有相关管理机构的参与,网络论坛作用有限。

从社区管理部门来说,网络论坛作为一种自媒体则难以控制。论坛上的负面言论甚至事端,“干扰”了计划好的日常工作,令一些管理者难以接受,甚至视为洪水猛兽。的确,有些网络言论情绪激动、比较极端,但相较于完全陌生的网络世界,社区论坛使用者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言论并非完全没有节制,大多比较现实、理性,是社区管理者了解社区舆情的重要窗口。更重要的是,社区论坛可以把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与社区管理部门的行动连接起来,形成新的界面与空间,促进社区合作治理,实现共赢。

在中远两湾城,管委会拥有自己的 “官方”论坛。其实,论坛建立之前社区已有一些交流媒介。比如物业公司办有一份报纸《两湾晨报》,两月一期,但是它主要宣传物业所做工作,很少与居民互动。而且,由于社区内诸多矛盾纠纷直接针对物业,各利益相关者颇有忌讳,管委会也十分谨慎。另外,小区还有一个民间网络论坛77215。 “77215论坛”始建于2004年9月7日,最初由房产开发商投资,后由社区居民接管,由热心业主自愿无偿维持管理。论坛上有大量实用信息,也就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群租房出现之后,论坛上有关群租房的问题是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

中远两湾城管委会对于“77215论坛”一直十分关注,当时的管委会主任时常上网发帖。随着论坛影响力的扩大,管委会开始酝酿与其全面合作。然而,论坛所有者一直持较为独立、批评的立场,合作未能如愿。因此,管委会于2008年10月创办了自己的论坛—“七彩两湾论坛”。一方面,七彩两湾开设了一系列窗口栏目,为党委、管委会、社工站、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派出所等发布公告、与网民交流提供渠道;另一方面,论坛的管理采用多元化、社会化模式,由社区居民自己担任版主,自行或合作组织活动。同时,论坛还与一些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为社区活动提供资助。现在,论坛已有会员总数6.7万,主题数2.3万多个,帖子数9.67万个(含回帖),十分热闹。

如果说中远两湾城管委会采用的是 “官办民用”模式,那么新江湾社区则以“商办官民公用”的方式进入了社区论坛,并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新江湾社区的10余个小区业主论坛依托“搜房网”而建,根据“搜房网”等房地产门户网站的惯例,只要有新楼盘投入建造,网站就会开通相应的业主论坛,便于潜在购房者了解楼盘的相关信息,带有一定的广告性质。比如新江湾的雍景苑论坛,第一个帖子的发布日期是2004年10月9日,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论坛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有关楼盘、装修等信息方面。但随着入住人口的增加,有关社区事务的讨论越来越多,业主逐渐接管了论坛。

网络论坛的困境与出路

不过,从更大范围来看,有影响的社区论坛并不多。根据2012年一项针对搜房网业主论坛的调查显示,搜房网上共341座城市,其中有业主论坛的城市为50座,约占30%,超过8.5万个楼盘开设论坛。但是,业主论坛活跃度差距较大,除少数论坛极其活跃外,其他处于较活跃状态或半活跃状态。比如,当年4月排名北京业主论坛第一的“SOCO公社”发帖量为12309篇,而排名第十的“首开国风美唐”发帖量仅为705篇,相差11604篇。另外,业主论坛的活跃度还和城市发展水平相关。在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十名的城市中 (除香港和台北),日发帖量时常突破1000篇。但扬州、徐州、舟山等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周论坛最高发帖量分别为594、234和361,只有北京和上海同天数据的2%到10%左右。而西部众多的内陆城市,除成都、重庆、贵阳外,在"搜房网"上均不设有业主论坛版块。

即使在上海,上文介绍的社区论坛也面临许多发展困境。比如,注册社区论坛的居民仍然是少数,而参与发言、讨论的比例更低,能够开展行动的则局限于少数社区精英。另外,社区管理机构在现行制度框架下,真正与居民平等互动、合作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也都极为有限。事实上,社区发展的程度反过来又制约了社区论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希望,随着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虚拟的网络社区能够更好地融入现实的社区生活,有效地推进社区的建设与治理。

(谢静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林光耀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海外就医费用

名医汇

名医汇

挂号服务平台网